<p>
“那就让她碎着吧。”</p>
<p> 赵宛如坐直着身子,深深凝视着她,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可我,连让你心疼,都舍不得。”</p>
<p> 今日突然病倒,太医都是偷偷喊过来的,大内知道的也就帝后二人,她是不想告知李少怀,躺下时还特意嘱咐着身边的众人,将坤宁殿的消息封锁了。只不过整个中午高热不退,昏迷之时还频频叫唤着人名,小柔看不下去于是让张庆偷偷去找了李少怀。</p>
<p> 刘娥从偏殿走后去了赵恒居住的福宁殿。</p>
<p> 赵宛如病愈后游走了一趟政事堂与中书省,几日后同平章事及六部官员一起上书。</p>
<p> 景德三年六月下旬,皇帝下诏赐婚。</p>
<p> 由宗正寺造册送往吏部司封司授予,宰相王旦写成札子,经皇帝批准交由中书舍人起草。中书舍人未设,由知制诰所代替,王钦若升官后,知制诰就由召回朝中的陈尧咨所替。</p>
<p> 中书舍人作为皇帝的近臣,权力之大,不仅草拟诏书,且还有“封还词头”的特权。就算诏书是皇帝的意思,只要中书舍人觉得不合理就可以拒绝草拟,若中书舍人拒绝起草,那么这道诏书就作废。</p>
<p> 词头通过起草,接着是宣行,是由另外一名中书舍人审查,若通过便签字,称为“书行”,仍有拒签的特权,可以驳回诏书,若二次通过则送往政事堂由宰相签名后送至门下省由给事中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再交由尚书省执行。</p>
<p> 就算尚书省已经执行发布了政令,之后诏书也是能够通过台谏追回的,也就是台官与谏官。</p>
<p> 如今台官中御史台坐镇的是丁绍德,而谏官中谏议大夫王从益又与李少怀交往甚密。</p>
<p> 皇帝授意,知制诰起草,宣行,门下省给事中审核,丞相副署,台谏弹劾,再由尚书省执行下发诏令,如此一系列过程,从中书省通过门下省到政事堂仅在一个时辰内圣旨就制定完成,由尚书省派遣官员捧着诏书出宫。</p>
<p> “门下,朕绍膺骏命,夫妇之道,人lun之道,新科士子李若君,初榜登第,少年英才,辞金蹈海,德称乡郡,朕今下降惠宁公主于尔,命尔李若君为驸马都尉,领汾州刺史,尔当坚夫道,毋宠,毋慢,毋怠,永肃其家。”</p>
<p> 东京城的六月,栀子花盛开,细雨绵绵带来花香满城。</p>
<p> “栀子花虽香可满城皆是,听说那驸马都尉府的芍药才是京中一绝。”</p>
<p></p>
<p></p>
<p>第76章 芙蓉并蒂花开日</p>
<p> 月末当晚, 参知政事丁府将催妆的冠帔和花粉送到了城西钱府, 七月初,丁家长子娶翰林学士钱怀演次女为妻。钱家厚嫁,其嫁妆从钱府一直排到丁府,将府上的一个院落都堆满。</p>
<p> 婚后没几日,丁绍文升任殿前都指挥使,赐玉带, 佩金鱼。于是东京传出,钱氏有旺夫之命, 称道丁家大郎好福气。</p>
<p> 景德三年,惠宁公主与三公主一同下降, 大礼之日定于七月下旬, 驸马都尉李若君领汾州刺史,丁绍德领chao州刺史。</p>
<p> 两个新科士子成为了驸马, 双双领刺史一职,意味今后无缘于政事堂的宰执。</p>
<p> “汾州...”</p>
<p> “当初此驸马都尉府建造的时候还不知道是用作驸马府, 后来惠宁公主突然插手, 原来公主殿下是早就知道了,户部拨了银子过去,这芍药...”孙常抚着一朵开得极好的芍药,见李少怀心不在焉的。</p>
<p> “驸马即将大婚了, 可是不愿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