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与外城的主街道车马辘辘,来往的行人只多不少。</p>
<p> 马车拥挤在过道上,人都是贴着人走的,临街的门窗打开,时不时有戴软角幞头的脑袋探出,将东京的繁华,尽收眼底。</p>
<p> 好在驸马府门前宽敞,暂时容纳得下如今前来的世家车马,受到了请帖的官员们看其署名后不敢推辞,也不敢怠慢,都早早的从朝中回到家中催促着内宅里的女眷,唯恐去迟了显得没有诚意。</p>
<p> 驸马府连同惠国公主的后厨于昨天夜里就开始备置宴桌,厨子都是宫中殿中省尚食局出来的御厨,还有几个是从坤宁殿小厨房随嫁的。</p>
<p> 太阳还没有落山,家中宾客已来不少,赵宛如问着从大内回来的张庆,“驸马还没有回来吗?”</p>
<p> 张庆摇头道:“景德元年李继迁去世,李德明嗣位,李德明继位后依附辽国,去年受封辽国的西平王,今年又派遣使者来朝似乎是想和宋,欲向西扩张,驸马为枢密院的官员,如今怕是还在大内与官家商议西夏之事。”</p>
<p> 文德殿内皇帝召见枢密院官员商议西夏来朝称臣一事。</p>
<p> “西夏虽是附属,但狼子野心,如今还想向西扩张,若任由其发展,迟早会成祸患。”</p>
<p> “李明德是一个善用权谋之人,和宋与对辽国称臣是一样的,都只是为了西进。”</p>
<p> “丁卿以为呢?”</p>
<p> 参知政事丁谓拿着笏板躬身道:“西夏虽有狼子野心,但仍在可控范围内,只要管束得当,让他仍作为附庸,年年朝贡,也不是不可,还可以此彰显我天朝的胸怀四海。”</p>
<p> “臣也以为可行。”其他大臣附和。</p>
<p> 枢密院各官员与其它宰执争论不休,如当初澶渊开战前一样,主战派与主和派,当初是寇准力排众议让皇帝御驾亲征才赢得了战争,赵恒思及此便想到了寇准的学生,李少怀。</p>
<p> 正五品的枢密承旨是给皇帝递奏章的,品级虽不高却是站在离皇帝最近之处的,赵恒侧身问道:“李卿可有看法。”</p>
<p> 一众朱紫公服的高官皆看向这个当朝驸马,当初写文武兼备策论的榜眼,如今的枢密承旨李若君。</p>
<p> 李少怀横跨一步转身正对躬身道:“臣以为,同辽一样,怀柔。”</p>
<p> “是故为何?”</p>
<p> “西夏建国不久,地处大宋西北之境,回纥与吐蕃皆臣服我朝,一旦称臣,他岂敢轻易攻之,又以,如今吐蕃国力之盛,岂是他想夺就能夺的。”</p>
<p> “朕记得卿说过长久之策,李明德继位之后休养生息,短短一年西夏便国力大增,依附辽国使其它诸国不敢觊觎,宋亦是。”</p>
<p> 李少怀看着还不算笨的皇帝继续进言道:“故而,怀柔不是只用来应对一个西夏,而是四方,今之大宋若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宜采取柔和之策,通商拖垮辽国经济,养兵,强兵,再用兵。”</p>
<p> “怀柔是策,并非根本之法也,今宋辽兄弟之盟,西夏遣宋如参政所言,为彰显天朝心怀四海,应当受之。”</p>
<p> “不过...”李少怀微抬着眼看道皇帝。</p>
<p> “但说无妨。”</p>
<p> “可与辽国一样,于边境设置榷场,与西夏通商。”</p>
<p> 通商这个点一出,诸臣茅塞顿开,“承旨这个方法可行,陛下,与辽的贸易的两年中,所盈利远超岁币的数倍,有拖垮辽经济之势。”大宋民间繁华,宋人善经商,手工制品,瓷器,丝织,茶叶等深受边境诸国人民的喜爱,使得金银皆流入我朝,盈利颇丰。</p>
<p> “授封西夏一事就由政事堂与门下省去办,通商之事既然是你李若君提出的,那么此事便由你负责,限你半年之内,将榷场设置妥当。”</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