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與執行力性格特質的郭台銘自然就成為大家可能可以寄以厚望的總統級人選,無論他是否真的有意願參選總統?是否有想要代表國民黨參選?所謂的「亂世出梟雄」的千古不變政治道理也就風生水起,甚至貫穿人心!成為台灣各大媒體及街頭巷議的熱門話題。
當然,郭台銘到底會不會或可不可能參選下屆的總統?的確是目前台灣客觀政治環境上的一項「假議題」,畢竟,距離下屆總統選舉也還有三年半的漫長時間,國民黨內部的政治整合也必須等到明年下半年新黨主席產生之後才會有新的發展契機,目前要談及郭台銘是否可能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更是言之過早,更何況,郭台銘也親自對外駁斥壹周刊的鴻海高層密會參選總統傳聞,用「胡說八道」的強硬態度回應來澄清事實,以免鴻海集團的公司正常營運及發展遭受波及,影響其股東的信心。顯然,郭台銘本身縱使對政治有其相當獨特的政治觀感,也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當仁不讓政治魄力及決心,但他更有「謀定而後動」的商業眼光與政治智慧,不會隨著政治名嘴或政治人物的「亂點鴛鴦譜」而自亂陣腳,讓自己隨意再自陷政治險境當中!
其實,真正成為政治問題的是,為什麼會有「川普旋風」與「郭台銘現象」的情形發生?為什麼才上任當家剛要滿半年的蔡總統會有人拿郭台銘這個人來與她做政治對比?是台灣的民心開始正在思變?還是蔡總統的主政半年就如李前總統所言:「實在沒有決斷力與勇氣」,只能讓外界看破手腳?抑或就如蔡總統在民進黨中常會中警告黨內,「千萬不要以為人民把票投給我們,就能安穩做4年」,「無論是從這次美國的大選或是韓國政治的變化,都讓我們想到一件事,就是民情、民意跟民心,我們所探知的方法,已經是過去傳統了解民心及民情的方法一個階段性的底線,事實上,我們是應該要隨時的去注意到有沒有任何的死角沒有去想到,或是沒有去發覺到」?
是以,民進黨政府目前在台灣的民心向背發展上已經正在走下波,民意支持度也開始滑落,因此,穩定執政的信心危機已經正在開始浮現、延燒,這不只是「有沒有任何的死角沒有去想到或發覺到的問題」,而是台灣內部的普遍民意已經沒有耐心繼續看著國家治理的政治亂象往下沉淪,沒有信心期待民進黨政府真的有能力挽救台灣的經濟困境危機?如今也才會有「亂世出梟雄」的郭台銘現象的出現,這才是蔡總統該心生警惕的問題關鍵所在!只要蔡總統可以正確體察民情與民心,果斷做出正確的政治判斷與選擇,不要再原地打轉、議而不決,不要在重大政策問題上再有髮夾彎或弄亂施政節奏及步調的政出多門或中央、地方紊亂失序的自打嘴巴矛盾發生,則何必還要因為郭台銘選不選總統的問題而有所類比或困擾呢?
總之,郭台銘現象不是問題,問題在蔡英文政府的執政能力與態度問題,要苦民所苦就要能看出問題所在並拿出解決問題的領導能力與魄力,要看出問題所在就要避免與民意發生脫節的黨內派系與政治群雄搶奪執政資源吃相難看的現象繼續不斷的上演,讓台灣人民對民進黨政府的政治形象及政治期待完全破滅,這何嘗不是蔡總統展現執政高度與高度該俯身看看的政治死角,不是嗎?
【作者 陳淞山/美麗島電子報專欄作家】
★★★
聯合報社論:
蔡政府「執政決策協調會議」開了兩次,都引發重大爭議。第一次,讓《勞基法》修正草案在完全未經討論下,即草草送出委員會。第二次,則做出補提名監委,及未來中央的三級機關首長「一定比例可採政務任用」的結論。論對國家長遠的影響,未來三級機關首長任用方式的改變恐將重創文官體系,遺患至為深鉅。
依《中央行政組織基準法》,三級機關首長除性質特殊且法律有規定得列政務職務外,其餘應為「常務」職位。換句話說,三級機關首長任用文官是常態,除非極特別的情況,才得以政務任用。目前行政院約七十個三級機關,授權可以政務任用的,也只有衛福部中央健保署而已。
原來的法律設計,原因顯而易見。首先,中央三級機關多屬政策執行單位,政策制訂權力則在部會首長手上;其次,由文官擔任三級機關首長,可確保一定程度的行政中立;第三,若干三級機關性質,如法務部調查局,兼具敏感性和專業性,尤須避免被政治掌控。第四,可健全文官升遷管道,讓文官得以由下而上循序擢升,可長可久。
新政府以「活化人才進用管道」為由,要將一定比例的三級機關首長改為政務、常務雙軌制,理由十分牽強。目前一級機關、二級機關已是政務任用,三級機關作為院、部會之下屬,豈敢不服指揮?更何況,即便只是常務任用,三級機關首長的去留,仍可由部會首長決定,只是須從文官體系裡找人替換罷了。
「人事總處」說明的另一個理由,就更加荒謬:「為免其專業因面對政治干擾而受影響」。蔡政府要增加政務任命,就是為了方便中央把手伸得更長更深,目的如此明顯,竟然還敢說是為減少政治干擾。這種理由除了新政府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