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了,她大哥却始终是个五品小官,许宏阳下手丝毫没顾及,可陈贵妃的亲大哥却一直喊冤,说不知情。
陈家的其他人,包括陈贵妃的亲侄子,侄媳妇都说对陈贵妃的大嫂做的事一无所知,至于陈贵妃的大嫂身边的姑娘,他们都说那就是同族堂弟家的,就是陈侧妃。
陈侧妃的爹娘还活着,自然逃不过被抓的命运,可他们说陈侧妃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和她长的也就五六分像,去年是走亲戚时,陈贵妃的大嫂忽然说他们家这女儿看着有福气,要把人留在身边抬举她。
陈侧妃的爹娘本想着就是能给二皇子做小的,也是一步登天的好事,自然是谢了又谢感激极了,再之后没几个月女儿果然得了二皇子的宠,后来更是太子被废,二皇子有希望成为继承人。
陈侧妃的爹娘喜出望外,觉得女儿真是有大福气的,他们幻想着陈家可能终于能出个皇后了,但想归想,他们哪有本事做什么!
陈家没一个说出有用的消息,线索到这里又断了。
永安帝只能暂时把注意力放在解除福寿膏的毒害上,宫里的太医用死囚做试验,上瘾的很快,但要让那些人忍住再不抽,他们宁可被杀头。
太医没那个本事,是邢世杰推荐了民间的郎中郑秉均,邢世杰当初发现杨家村的疫情是人为的,然后他查到廉良县隔了一座山的广丰县也发现了伤寒,当地的医馆发现是瘟疫的正是郑秉均的小儿子。
广丰县的县令是个贤良的好官,他迅速果断的派人清查,把病人集中在一个大院子隔离诊治,郑秉均听到此事,还专门带着大儿子大孙子从邻城过来,亲自参加救治。
广丰县的疫情传播面积小,还是死亡人数为零,与当地县令和郑家是分不开关系的。
有功当奖,邢世杰报给永安帝之后,广丰县的县令升了官,郑家也入了皇帝的眼,在得知郑秉均出自傅家门下,也当过太医,这人只是沉迷医术才不愿意呆在京城的,永安帝觉得这人可以试试。
许宏阳故意把一个抽了福寿膏的死囚送到郑秉均家的医馆,说这人得了怪病,结果郑秉均用药,居然能控制住烟瘾的发作。
当然这个控制的过程很不好受,郑秉均跟病人“家属”解释,说病人可能是中了一种奇怪的毒,他也没把握一定能治愈,因为“家属”说病人是一次上山燃了什么树叶后才这样的,他建议找到那种树叶看看到底是什么。
☆、第三百二十六章 赌条生路
太医都做不到的事,却在郑秉均手里有了希望,经永安帝点头,许宏阳亮明身份,又接了好几个死囚,带着一些福寿膏过来,把江东这里当成试验的一个分部。
世上居然出了这么害人的东西,身为医者郑秉均责无旁贷。
郑秉均本来就认为犯瘾是属于中毒的症状,等见到福寿膏他更能肯定了,所以郑秉均用药采取的是以毒攻毒的办法,药汤别提有多难喝,喝了后头晕眼花上吐下泻,和犯瘾比起来,真说不清哪个更不好受。
那些死囚本来听皇家说,只要他们敢试又能活,就免了他们的死罪,还给他们银子让他们过富贵的日子,他们也知道皇家出重赏肯定是很难办的事,只是人都怕死,有希望谁不愿意赌一把。
可谁会想到居然能痛苦到生不如死,有几个意志薄弱的没撑几天就没了,还有个居然趁看守的不注意自尽了,只有两个家里有牵挂的老实喝药,犯瘾时忍住了。
于是郑秉均分析出,要想再不抽福寿膏,其本人的意志力很有关系。
听到有治愈的希望,永安帝招郑秉均进京,由他主要负责那些人的救治。
就在尹家人闹到郑家,说郑秉均是故意说卢清影是疯子,一定是收了谁家好处时,郑秉均当时并不在家,他正在禁院开始给那两对江南富商夫妻进行治疗,因为之前那两个意志坚定的死囚,已经有十天不犯瘾了。
十天不犯瘾并不能说是彻底治愈了,但江南富商夫妻已经等不及了,原因也简单,福寿膏没了。
自张夫人被接进宫里,永安帝派人去江南之后,就再没人联系过那些富商了,福寿膏犯瘾了是每天都要抽上几次的,没了货源又受不了犯瘾时的痛苦,只能选择吃药看能不能戒掉,好歹赌一条生路。
被接回京城的这两对夫妻,一对男的叫林厚文,女的叫郭氏,另一对男的叫朱诚一,女的叫姚氏,林家和朱家还都有生意在京城,他们借口要扩大经营亲自来京城坐镇,家里人都没怀疑。
两对夫妻感情都还挺好,可就是因为感情太好了,郭氏和姚氏把福寿膏当好东西时就没瞒着丈夫,看丈夫做生意太累了,还劝他们也抽一口解解乏,结果却……
郭氏和姚氏见害了丈夫,是恨不得以命相偿,可她们就是死了又能有什么用?如今听说皇家能治,她们自告奋勇要试药。
林厚文和朱诚一也是好男人,他们知道妻子是被算计了,是无心之过,一点都没责怪,还要和妻子一起试药,说夫妻共命,死也要死在一起。
许宏阳派去江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