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低头细想。
地动,是凶兆。
无论李淳风看得准不准,这话都不能说出去。
说出去的话,在国,这是妖言惑众,来个斩立决都够了。在家,无论是周夫人出事还是周清莲出事,周家都会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李参军,再明示!”
李淳风还是摇头:“我要看完三天才能说。”
暧昧之事,说出去要死人哒,千万不能说!
周子瑜聪明的不再追问。
不能说出口的,就是秘密。后院的秘密,还是有问题的秘密,只有两个而已。
修道之人,最讲究一个顺势而为。
现在李淳风不肯开口,那就不要再勉强。
以他对李淳风的认知,能说出口的话,基本都会应验。
周子瑜心里一松,他知道怎么办了。
秦王九月份就要出征,他要争取机会出战。
人一轻松,就有心思说别的:“薛参军,明晚赏月夜宴,不知又请了哪里的乐班。”
薛收道:“听说是番邦来的。”
李淳风点点头:“好好好,上次的胡旋舞我没看到,你们不要拦着我,这次我要看个够!”
薛收摇头:“这次好像是不一样的,说是有新奇的表演。”
周子瑜端起酒来喝了一大口:“太好了!”
李淳风道:“当然好,听说东宫那边的歌舞班足够热闹。”
“李参军,殿下这次出征,”周子瑜把酒碗里的酒一口闷掉:“胜算几成?”
李淳风斜睨了周子瑜一眼:“你想干啥?上阵?”
周子瑜点点头。
“前方陷阵,后院起火。”
“啥?”
“当我没说!”
“极好。”
“啥?”
“当我没说!”
“好吧,三成!”
“足矣!”
薛收咂咂嘴:“好酒!你两个在打什么哑谜?”
周子瑜站起身:“八月十五又不是正月十五,哪有灯谜!薛参军,李参军,告辞!”
除了秦王府,周子瑜不想回周府,这个时候,他最想去的是潼关,在讲武堂听李靖给他分析军情,出谋划策。
跟了秦王殿下一段时间,周子瑜逐步适应了秦王的作战风格。
秦王讲究兵贵神速,更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赵子龙的胆识魄力常常被他挂在嘴边。
做为左右护法之一的周子瑜,就更需要将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一一考虑到,与屈通配合,做好万全的防护。
只跟土豹子刘武周对战,只要问问周正义就行,胜算的把握还有一半一半。
根据唐侍郎带回来的消息,刘武周的地牢里还关押了太原太守,令到皇上再派兵之时就投鼠忌器,胜算就变成了只有三成。
其实,李淳风没讲的是,这三成胜算,周子瑜就占了两成。
第188章 对策
天色蒙蒙亮,周家父子在后院对练。
周正义的腿骨复原之后,每天最舒畅的时分,就是凌晨起来在后院练武。
周子瑜不敢太用力,一把长刀只在周正义的周围点到即止。
过了几招,冷不防被周正义的长枪扫到了刀身,整个人往后一倒,还未站稳,周正义的枪尖就指在了他的喉头处。
“哈哈,认输吧!”周正义很久没有这么开心了,爽朗的笑声将院子里的树木都震得簌簌响。
周子瑜和周正义对视着,猛地将手中的长刀向周正义的脚下扫去。
这是两败俱伤的死招。
周正义倏地止住笑声,提枪往后一跳,避开了周子瑜的刀锋,也失去了对周子瑜的制擎。
周子瑜一个鲤鱼打挺从地上跳起来:“父亲,儿子得罪了!”
周正义将长枪抓在左手,满脸赞赏,用右手去拍周子瑜的肩头:“孺子可教!哈哈!去洗漱了来我书房!”
“是!”
八月十五不用上朝,周正义这才有时间与长子坐下来慢慢聊天。
周子瑜换了一身轻便的合身长袍,拿着一沓纸进了周正义的书房。
“父亲,儿子彻夜未眠,将太原的局势做了一个详尽的分析。请看。”
“好,拿来。”周正义接过兵策:“子瑜,你先吃点东西,这个莲子粥不错。”
周子瑜依言在八仙桌前坐下,端起饭碗:“这粥熬得好,有点像祖母的手艺。”
周正义看过来:“是清莲熬的。”
周子瑜刚送到嘴边的羹匙停住,随即放回粥碗里。
大米是周子瑜的最爱,熬粥蒸饭蒸米糕烫米浆皮,百吃不厌。只是周子瑜性子随和,又常在军中没有讲究吃喝的条件,这个喜好只有周家人知道。
周正义轻笑一声:“怎么?不食敌军之食?”
周子瑜放下饭碗,正色道:“只有周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