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陈岸,是比沈青辰早一科的庶吉士出身,算是她的师兄。
她在翰林院一年了,与翰林官多多少少有些接触,师兄们常会请他们这些新来的庶常去吃酒集会,她只去过一次,恰好跟这陈岸认识了,说过几句话。
陈岸见了青辰,便喊她过去说话,“前两日宋大人让我们看了你们的策问,你那几策写的真好,尤其是治理水患之策。不过有的地方我看的不是太明白,今日你放堂后是否得空,可否留下来,咱们探讨探讨。”
陈岸生得浓眉大眼,说起话来语速稍快,但人很亲切随和,很好相处。翰林院是个清贵之地,高墙里围的个个都是才子,所以学术氛围也很浓厚。上至五品的学士,下至无品的庶吉士,大家都爱互相请教论学,对官位高低看的不是很重,倒是对有才能的人十分尊敬,所以上官向下官请教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士子们都想进翰林,除了仕途的原因,还有学术上的原因,在这里待个三年五载,想不Jing进都难。
沈青辰听了拱手道:“能与大人探讨,青辰自然乐意至极。”
陈岸笑笑,“那好,放堂后你便到后堂来寻我。”
翰林多才子,除了论学,也爱作诗。
沈青辰别过陈岸后就进了课堂,她的同窗们正笑闹着传阅一首诗。
她刚坐下,那诗在几人的争抢下不知怎么就飘到了她桌上。她顺势扫了一眼,登时就感到有些臊,立刻挪开了视线。
纸上只四行行书小字,竟是一首小黄诗,也不知是哪位“才子”作的。
不等她看完,纸张又被抢了去,这时不知哪里吹来一阵风,将那纸张吹落到门口。孙四五正好从门口进来,拾起了纸张,因视力不佳,边看边问:“这是何物?”
不知谁起哄道:“自然是首好诗,你快念念,叫大家一起鉴赏鉴赏。”
孙四五不疑有他,张嘴便念:“一双明月……”
屋内众人登时哄堂大笑。到底是同窗,青辰看不得他被捉弄,忍不住出声提醒:“孙四五,你别念了。”
他似终于反应过来什么,窘迫地抬头看她,“青辰,这诗……是你做的?”
便在这时,绯色的挺拔身影出现在他身后。熟悉的声音紧接着响起,“什么诗,也念给为师听听。”
孙四五一惊,脊梁骨都仿佛被抽走半截,哆嗦道:“见、见过老师,这诗学生不敢念……这诗不是学生的,是沈青辰做的。”
第15章
沈青辰脑袋里登时“嗡”的一声。
宋越迟疑地接过孙四五手中那张纸,展开了扫了一眼,看完后走到她面前,眉梢抬了抬,“你喜欢这样的诗?”
青辰的耳根立刻就红了,“不是……”
阳光透过隔扇,斜斜地落在她身上,将白皙的腮颊照得清透泛亮,却是更凸显了耳根的红晕。
宋越看着这二甲头名,庶吉士中的最优者,脑海中蓦地浮现出她念这首诗的样子——略带磁性的清淡嗓音,不急不徐的语速,淡红色的薄唇一张一合……很是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垂头看着自己的学生,他又道:“一气呵成。做的时候思如泉涌吧?”
“……老师,这诗不是学生做的。学生只是……看了一眼。”她的声音越来越小。
他抬了抬眉,“那你说,是谁做的?”
她摇摇头,“学生不知。”
顾少恒一看形势不对,立刻起身道:“老师,学生可为沈青辰作证,这诗并非他所作。”
“顾少恒,你糊涂了吧,这诗分明就是沈青辰做的。” 徐斯临的马仔林陌也站了起来,“方才孙四五要念,他还不让他念,不是他做的是谁。”
“林陌你个乌gui王八蛋,休要胡言乱语,你们惯来是爱欺负他的……”顾少恒不忿,瞟了徐斯临一眼,脖子上的青筋微微突起。
徐斯临目睹着此景若有所思,半晌抬眸睨了林陌一眼,没有说话,一张俊脸上眉头微蹙。
宋越扫了众人一圈,声音清冷,“有人认吗?”
堂下一片噤声,没人敢应。
“没人认?”他将纸张叠了叠,收到袖里,“那为师便先收着,若是七日无人来取,那沈青辰便来认领罢。”
青辰听懂了宋老师的意思——这件事总要有个人负责。大明律法严明,此事的轻重程度掌握在他的手里,尚不知他会如何处罚。
她看了他一眼,不笑的俊脸依然清贵,清淡的眸光看着有些漠然无情。
放堂后,顾少恒一脸忿忿不平地对青辰道:“你别急,我这就去找宋老师说清楚。林陌那厮休想冤枉你。”
“少恒。”青辰摇摇头道,“我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自己,也不知道诗是谁做的。你现在去找老师,说的也不会比方才堂上多多少。你与林陌各执一词,只会让老师为难。”
“可我不能就这样眼睁睁看你被冤枉!”
看着义气十足的他,青辰的心里有些感动,“谢谢你,少恒。我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