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关将军啊!”
    “可能是关将军不想交出兵权!”
    “这也不能怪关将军,嵘公一走就是半年,军中之事盘根错节,他一回来便向关将军要兵权,关将军当然不乐意。”
    “可是我还是觉得大将军用兵更厉害些,六年前把丹国那帮gui孙子打得那叫一个屁滚尿流,那叫一个大快人心啊!跟着大将军,那用兵如神,打得才叫一个爽!”
    “可是关将军这些年尽心尽责,这一次又是王上钦定的领军之人,说到底,这一次大将军倒是真的没有立场,毕竟上一次战役结束后,兵符就被王上收了回去,他徒有大将军之名,如今却并没有大将军之实。”
    众人沉默片刻。
    忽有一道稚气的话音打破沉寂:“可是嵘公有大将军之能!”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定定道,眼眸中全然是崇拜颜色。
    一个老兵嗤了声:“这些年,因为嵘公名声报名参军的新兵蛋子还真不少。”
    众人哈哈大笑,只看得那少年面色泛红。
    少年不再出声,默默红着脸低头,固执嘟囔道:“有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营帐在关渡城下不远处驻扎着,整个关渡城人心惶惶。
    何桅立在墙头,一刻也不曾休息。
    “郎君,我们要做些什么?”黎夏席延问道。
    荆长宁望向黎夏和席延。
    “你们还记得当初在九雨峰中,我和萧嵘还原的三百年前那场东泓之战吗?”
    黎夏目光微澜:“郎君这是?”
    席延目光亦是疑惑,陡然间,一道亮色从脑海中浮现。
    荆长宁点了点头。
    “席延,你擅识人心,做事亦周全稳妥,我要你在三日之内,将城中百姓全数安排离开关渡城,记住,要暗中行事。”她说道。
    席延心中讶异些许,忽的想起当初在九雨峰,校场之上,萧嵘望着荆长宁道:你既然弃城,必然不可能放弃城中百姓,如此,为了顾忌相随而至的百姓的死活,你就不可能真正与我相抗。
    这一次是?
    “这一次,郎君还要弃城?”黎夏问道。
    荆长宁微笑望向黎夏,不置可否。
    “何桅守城,席延负责驱散百姓,你可知,你要做些什么?”
    “但凭郎君吩咐。”
    荆长宁负手,转身离开。
    “等时机到了,我再告诉你。”
    ☆、第173章 三日桃花雨
    一片令人牙酸的吱呀声,在关渡城头响起,重型的弩弓搭建在垛口处拉开,箭锋闪烁着冰冷的光。
    关戎良抬头间,远远望见城楼之上戎装一身的何桅。
    脑海中浮现萧嵘所说的丹国领军之人不是蒋建的话。
    “是他?”关戎良喃喃自语道,“没想到此次丹国派出的人是他。”
    他微皱眉,似是想到了什么,旋而嗤笑:“败军之将,即便有才能,不过多费些周折罢了。”
    他转头,周海和韦桥就在他身后。
    他的目光在周海面上顿了顿,显然是有着警惕,然而两军交战,周海不会在此时做出什么过分的事,他不敢。
    再向后,是四十万铁甲森严的将士。
    队势齐整,士气高涨。
    关戎良忍不住轻笑起来,这只军队被萧嵘训练得很好,即便是面对如此坚城,亦没有露出丝毫犹豫。
    “攻城!”
    他震声喊道。
    夕阳如血。
    何桅静立在城墙之上,忽觉远处天际的残阳有种刺目的明媚。
    城下,身着铁甲的将士如洪水般朝着墙头涌上来。
    云梯一架架竖起。
    “放箭!”何桅攥紧剑柄,声音果断。
    只有一侧的荆长宁,能看见在发出一道道指令之时,被何桅攥紧的剑柄不断地颤着。
    她无声上前,手在何桅的肩头拍了拍。
    “成败无尤,生死亦是天命,若真的守不住,没有人会怪你。”
    何桅闻言,攀附在剑柄之上的指节松了些,他没有回答荆长宁的话。
    只有一道道话音果敢的命令,如飞瀑急流,一声高过一声。
    箭矢如雨,落石如雷,混杂着火油成片地落下。
    尸首错落,鲜血遍地。
    ……
    荆长宁安静地转身,从城楼之上走下。
    城内,反倒是一片安宁。
    不知道席延用了什么办法,得知要离开祖祖辈辈生存之地的百姓并没有太大的动乱。
    步伐在一道深巷里站定。
    微暗的天光里,一枝粉色的桃花从一户人家的墙头探出,恰有微风,几瓣柔软的粉色悠悠落下。
    荆长宁轻轻抬起手,接住了那微凉的花瓣。
    “这桃花雨,想必要落上三日。”她抬起眸,望着在微风中摇曳的那枝春色。
数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