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推的卦告诉了大天师,同时问他:“不知道大天师怎么看?”
大天师眼眸微沉,看向皇帝却一脸认真,严肃的道:“地动乃是地壳移动所致,它随时都有可能改变位置。所以,现在就断定说一个地方即将发生地动,为时过早!”顿了顿:“而且,臣以为应该扼制这种缪论,若是传到坊间,定会引起百姓恐慌!”
皇帝亦是一脸严肃:“大天师说得很对,有些话的确不能外传。那以大天师看,眼下甘肃该怎么办?”
“皇鸿福齐天,甘肃定能平安无事。”大天师一本正经的恭维道:“太子(殿diàn)下处事沉稳内敛,臣相信太子(殿diàn)下定能处理好此事。”
这让皇帝一下想到以前要求天道院办事的时候,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或者拖拉。
皇帝对大天师的说法显然很不满意。
“不过,甘肃既然已经发生地动,救援行动就得迅速。根据史书中记载大地动是非常可怕的,毁城灭林只在倾刻之间。所以,能将损失和伤亡减到最低是目前最重要的。灾后百姓也是一个重点。”
皇帝面无表(情qíng)的点头。
大天师说得很在理,只有将损伤和伤亡减到最低才不会让百姓产生恐慌,社会才会雇人容纳外来人,以及需要帮助的人。
但是……
大天师只字没有提余念娘信中重点强调的灾后疫(情qíng)的防治。
皇帝顿时心中疑惑,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余念娘说的话。
然后六(日rì)后,皇帝在途中再次收到从京城的飞鸽传信。
太子在信中再一次提到陇西的地动,而且说余念娘进行了第二次推卦,陇西地动快到来,灾(情qíng)会比鑫城地动更加严重。
皇帝忙召开群臣会议,商议对策,朝臣们纷纷抒己见,无非都表示甘肃应该做好救援行动,同时,确保灾后对百姓的安抚,其中包括吃住。
冬(日rì)天寒,没有住处,朝庭应该为受灾的百姓安置住处必要时开仓放粮。
但是再有效的法子,没有人执行,监督也难落到实处。
皇帝眼神锐利的扫过众臣,淡淡的道:“众卿的法子都好,不过,不知道该派谁去甘肃执行呢?”
他们一辈子都没遇见过这种天灾,没有经验,无法预知后面的事,更没有可借鉴的。运气好,做得好了,回京后得皇帝嘉奖,升官发财也是极有可能。
若是做得不好呢?
丢官没命也不是不可能?
众臣沉默了。
这时,于太傅站了出来。
“启禀皇,臣愿意去甘肃!”
于太傅平(日rì)鲜少发言,每每说话都能直戳重点,及时为皇帝解忧!
皇帝看着其它人的眼神更冷,片刻道:“太傅忠心为国,朕知道,不过,此次去泰山封禅,太傅还有重任。这人选恐怕还得另选。”
作为一品太傅和大天师是泰山封禅绝不能少的。
其它人心中七八下,知道皇帝这已是有些动怒,不少人心中琢磨着要不干脆自己请旨去得了,还能得帝心。若被点明指派,恐怕到时候少不了吃些苦头。
不过,恰在此时,大天师站了出来。
“启禀皇,臣以为此次跟随一起去泰山的朝臣们缺一不可,均有任务。甘肃事急,恐怕得尽快另外决定人选。”
这话一出,好些人暗松了一口气。
皇帝面无表(情qíng):“那依大天师看,谁去合适?”
“甘肃地动乃我朝第一次遇见,臣以为至少要从天道院派一名天师跟随。”大天师道:“另外请皇指派一名钦差大臣快马加鞭赶到甘肃。”
“天师?”皇帝皱起眉头,心中突然闪过一个人,沉yin道:“大天师说得有些道理。此次甘肃地动,余天师跟宁安候世子得太子指派去了洛阳,查看监视站的地动仪,而且,余天师也推算出甘肃地动,如此的话……”
皇帝沉yin的下。
下面立刻有人揣摩到了皇帝的心思。
“启禀皇,臣觉得余天师Jing通天道,玄术Jing深,实为去甘肃的最佳人选。”
皇帝脸色缓和,本来刚才他心里一直犹豫着这人选,现在一听有人推荐余念娘,皇帝心里顿时松了口气,仿佛潜意识里就想派余念娘去似的。这种诡异的想法皇帝自己都惊了自己一跳。
难不成他更相信余天师了?
大天师现在无法抽(身呻),所以,看来看去,皇帝觉得的确余念娘最合适,也最让他放心。
“(爱ài)卿说得对,余天师此次有参与甘肃的推卦,跟着去甘肃最合适不过,至于这钦差大臣嘛……”皇帝脑子里闪过几个人,心里磨磨蹭蹭,计较一番,最后道:“朕就令宁安候世子为钦差大臣,即将去甘肃,且一定要做好灾后工作,让百姓平安无事。”
这道圣旨很快就到了洛阳。
等到宣旨的小太监走了以后,地煞牵出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