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王爷到底在不安什么?”姬渊抬眼,看着面前的铜镜里映出的楚玄的双眼,又问。
屋中一时静默,楚玄站在博古架前,透过姬渊面前的铜镜与他沉默对视。许久之后,楚玄缓缓移步上前,他的目光紧紧地盯在姬渊映在铜镜中那卸了半面妆的脸上。半面干净剔透,如那无遮无拦之清水,半面粉妆浓抹,如那云遮雾绕之峥嵘,就如同姬渊这个人,时而清澈透明,时而叆叇不清,总以为已看透,却总有那么一部分永远看不透。
楚玄停步在姬渊身后,与镜中的姬渊对视着,道,“我在害怕,害怕失去某些东西,害怕某些答案。”
有一种不安,会让你一边去否定,又一边去怀疑,因此让自己饱受折磨,日夜焦躁。
“王爷是否想过,”姬渊通过铜镜,凝视着楚玄那双太过复杂深沉的眼睛,道,“有些答案其实根本不重要。”
“也许。”楚玄缓缓笑了起来,问,“姬渊,你喜欢墨紫幽么?”
“王爷为何总追问这个问题?”姬渊含笑反问道。
“你又为何总是不肯正面回答我?”楚玄一笑,未再追问,只是伸手拍了拍姬渊的肩,转身道,“玉山别宫这出,你可一定要好好唱,莫要让我失望。”
语罢,楚玄人已走出屋外,姬渊通过铜镜看着那空无一人的屋门口,微微皱眉叹息。
***
两日之后傍晚,相王的车驾从金陵城东南门入了城。因相王十一岁便早早就藩,自此再未回过金陵城,故而金陵城里未设府邸,只能住在城东的驿馆之中。
相王今年三十岁,相比之楚玄等几位兄弟,他的相貌太过普通,身材瘦弱,行走时微微佝偻着背,许是性情使然,看过去颇有几分谨小慎微的卑微之状。
他与带来人侍从一起进驿馆,刚刚打点好一切之后,便接到皇上旨意,让他在驿馆中好生休息,明日再进宫面圣。相王便舒舒服服地让人伺候着在驿馆里头沐浴用膳,到了戌末时分便入睡,养足以Jing神防止明日面圣时出差错。可他方才躺在,相王府的刘长史却是忽然一脸凝重地拿着一封信来找他。
“王爷,大事不好。”刘长史一进了相王的屋子,便挥退了所有侍候的下人,又极为小心地观察了一下门外左右有无偷听之人,才关上门拿着一封信对相王道,“方才突然有人投书于我屋中,你快看看这信。”
相王见刘长史神色凝重,顿时就跟着紧张起来,他接过刘长史手中的信,打开一看,就见信封之中有两张信纸,一张泛黄老旧似是有些年头,另一张纸质却新。他先展开那张老旧信纸,只看了一半便吃惊道,“这,这是哪来的?为何会有这等东西!”
那是一封苏暮言九年之前“写给他”的信,信上用语极为亲昵,拜托他对成王楚玄多加照顾,更让他找到机会不要忘记替苏家报仇。
“这肯定是伪造的!”相王将整封信看完,已是大惊失色,“我十一岁便就了藩,与苏家人从无往来,苏暮言怎会写这样一封信给我!”
“王爷再看看另一张。”刘长史提醒道。
相王脸色苍白地将另一张新纸展开细看,越看脸色越白,就听刘长史道,“我方才也看过,那人信上说他手上还有许多苏暮言写给王爷的旧信,他威胁王爷,若是不按他的意思行事,便会将这些信呈交给皇上。”
“假的!那一定是假的!”相王惊慌道。
“既然王爷断定是假,那不如我们将此事奏禀皇上,请皇上为王爷做主?”刘长史提议道。
相王一楞,又立刻否定,“不行!绝对不行!若是父皇当真受了蒙蔽,以为我与苏家关系匪浅,我岂不是死定了!”他抓着那两张薄纸在屋中紧张地在屋中走来走去,最后茫然无措地抓着刘长史的胳膊,急急问道,“阿公,你说怎么办?父皇多恨苏家人啊!若是这些信被父皇知道——”
刘长史伸手安抚一般轻轻拍了拍相王的手背,道,“王爷稍安勿躁,不如我明日想法子托人从刑部将当年苏暮言的笔迹弄出来比对比对,再做定论。”
“好好,”相王点了点头,忽然就觉得心酸,顿时扑进刘长史的怀里哭了起来,“我就知道进金陵城一定没好事!所以当年母妃临死前才让我一定离金陵城远远的!”
他自小就不得皇上喜爱,母妃早丧,故而一向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不轨之举。此次皇上突然召他回金陵城,虽然外间都传这是皇上有立他为储之意,但他心里清楚着,皇上从未正眼看过他,自他十一岁就藩起就再未召他回过金陵城,怎么可能突然之间对他青眼有加,要立他为太子。
是以,他尚未起程就已是惴惴不安,生怕是他在封地上做了什么不合皇上心意之事,才被传至金陵城问罪。刘长史一连安慰了他好几日,他才平静下来。却不想,他刚刚到这金陵城,就出事了。
“阿公,你一定要救我!”相王哽咽道,当年苏家一案发生时,他虽远在封地却也是清清楚楚。以苏皇后和苏阁老之得宠,当年都落到如此地步,他自认自己在皇上心中毫无分量,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