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小说网

喜欢本站请下载app,无广告阅读

chun满月圆 第34

+A -A

    要说在敦煌吃什么,那杭柳梅和祁绣春比两个年轻人要在行多了,她们不偏爱那些网络上出名的馆子,重要的是吃地道的味道。于是几人坐在了驴肉黄面馆里。没一会四人面前就各摆了一盘,淡黄色的面条上淋着豆腐丁炒的浇头,酱驴肉被片成片另放在一个盘子里,夹起来放进调好的蘸水就可以吃。

    她一语点破:“小麦啊小麦,我的好大孙,那人是看你一个小伙子不懂行,趁机宰你,你这主要还是恋爱经验太少的问题。”说得小麦和蒲芝荷都坐不住,借机离开。祁绣春来还以为两人吵了架,只有杭柳梅剥着壳乐呵。

    蒲芝荷早一步回来,放下行李箱,却捂着肚子坐在餐桌旁。杭柳梅关切地问:“那个来了?”蒲芝荷点点头。

    “还没呢,你刚送完我,咱们就出发了。不过你放心,书我带着,一闲下来我就会看的。”

    “芝荷,你是不是说你还没来过这边?我跟你讲啊,来了以后不喝杏皮茶是不行的,而且这里每家熬的杏皮茶味道都不太一样,怎么样,你们尝尝?”祁绣春说完就招手找服务员。

    他不仅买回来了红糖姜茶,还有一瓶葡萄籽胶囊和什么红参石榴饮。

    里面摆放的全部都是和敦煌相关的书,杭柳梅和祁绣春便挨着书架寻找老同事们的名字。蒲芝荷和小麦在另一边闲庭信步,一个特别的封面引起了她的注意。

    蒲芝荷赶紧拉住她的手腕说:“不用让小麦跑来跑去了——”

    “小麦你看,这不是你送我那本书吗,井上靖的《敦煌》。”

春回家收拾行李,晚饭时回来集合,争取明天就出发,早去早回。

    蒲芝荷尝了一块,驴肉似乎没有特别的味道,如果不说,她也可能以为是酱牛肉。但黄面确实名不虚传,面条有嚼劲,浇头提味,难怪令杭老师心心念念。

    “我就想吃糖盐局隔壁的那个米面店卖的烙饼,我后来走了那么多地方,都没找到比那家更好的。”

    现在的敦煌比过去那个小县城扩张了数倍,但她们还是能分辨出当年的痕迹。

    四人坐第二天一早飞机,从西安直飞敦煌只需要两个小时,杭柳梅打了个盹就落地了。走出航站楼,她回望“敦煌”两个大字,似乎和五十年前独身一人下火车时看到的一样。

    这话说得让小麦提了一口气,幸亏奶奶奔过来说肚子饿了想吃饭,把他俩拉出了书店。

    而敦煌已经和当年完全不同。戈壁滩上新修的酒店恢弘气派,穿过它就如同穿过边塞的城楼,但没有了“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凉。再一拐弯就是林立的商铺,这就进城了。

    “我怎么了?”小麦听见奶奶叫自己,从卧室里出来就只听见这半句话。杭柳梅不等蒲芝荷阻挠就把他支出去买东西。

    “楼下小卖部没有姜茶,我去药店买到的,那里店员说肚子疼主要还是因为身体虚,调养起来以后就好了。”小麦不等她问主动解释。

    “怎么不记得,你刚来的时候一喝水就拉肚子,可把我累坏了。”祁绣春说完两人都笑了。

    “你不懂,我那会在家里没吃过什么好的,来了敦煌顿顿管饱,第一次吃到那么软和的发面饼。时间过去太久了,就把它越想越好,其实一直吃不到才是最好的,真要吃到了,肯定也没当年那个感觉了”

    “怎么不记得,不过后来你一去兰州它也就搬走了,没想到现在开了这么大的商场。”

    干净的街道边除了饭店还有不少卖水果的摊贩,杭柳梅指着说:“现在正是吃杏和西瓜的季节,绣春姐,你还记得吗,那会水太苦了,咱们天一热就靠西瓜解渴。”

    服务员端来四杯杏皮茶,没拿稳洒了一桌子,其他人大呼小叫,杭柳梅被惊得把书也掉在了地上,小麦

    “每次来你都要买,我都吃腻了你还没吃腻?那你等回西安了我给你做。”

    “确实,”小麦猛地想起自己夹在里面的信,顾左右而言他,“你开始读了吗?”

    “小梅,你还记得这里吗,这儿是个糖盐局,就是你来那天我去买东西,结果把你错过了。”

    “不要怕,我让小麦去给你买点红糖姜茶,喝完吃了饭好好睡一觉。”杭柳梅说完就扭头喊小麦。

    原来是小麦送的那本《敦煌》从蒲芝荷的包里露出了一个角,她把书拿出来递给杭柳梅:“这是来之前小麦送我的,您有兴趣就先拿去读。”

    应该是店员欺客,给他兜售这些用不上的东西,小麦确实好骗,就乖乖买单了。见惯了油滑的卖弄,这样老实的好意显得更加珍贵。蒲芝荷看着包装上的广告词,正想着怎么回复小麦,旁边传来嘎嘣嘎嘣的声音,是杭柳梅在夹松子吃。

    “还有甜胚子,”杭柳梅急急咬断面条提醒,抬眼一看问,“诶,你们刚在那里买书了?”

    放下行李,两人都说不饿,也不想休息,激动得只想出去转转。于是蒲芝荷和小麦应了她们一起到党河边散步。走到一处精致的仿古小楼前,杭柳梅抬头念出上面的几个大字:“敦煌书局。咱们进去看看吧?”


【1】【2】【3】【4】
如果您喜欢【东北人小说网】,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