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启蒙意义。
她像姐姐一样年轻美丽,也像妈妈一样温柔可亲。
曼姐,沈解忧一开始还是小女孩儿,她会和沈曼一起洗澡,那时候她和沈曼一起趴在浴缸壁边,沈解忧总是对沈曼说:你真漂亮。
我们解忧也很漂亮。
我以后能和曼姐一样漂亮吗?沈解忧那时只知道沈曼很漂亮,但是哪里漂亮,具体要变成什么样的漂亮,她并不能准确表明。
你不会和我一样,你有你自己的漂亮,你不会和别人一样的,宝贝。这个宝贝称呼也仅限在沈解忧小时候,长大后,沈曼也和韩戒一样,一口一个沈解忧,根本不愿意肉麻和亲昵了。
为什么大人总是在长大后不愿意直白表达自己的爱意呢?后来,沈解忧也经常陷入这样的闲愁里。
刚来韩戒身边时,韩戒的存在对沈解忧来说,更多像是家人,是遥远回忆里,陪伴过自己的哥哥。
后来,哥哥的含义变了。
因为沈解忧变了。
理由十分简单且粗暴。
沈解忧在被韩戒捡走后,有那么一年,没有姓名,没有身份,就只是待在韩戒和沈曼身边,以一个孩子的名义适应他们的生活。
你和韩戒是不是都是那种小说里才有的,有自己组织的杀手?有一次睡觉时,沈解忧枕着沈曼的胳膊问她。
那时相比起和韩戒,她和沈曼要亲密得多,因为是同性,在家人的情感基础上,她和沈曼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是。沈曼笑了笑,越是经历过什么,回应起来,才越像是没有经历。
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我也想变成杀手,这样就不用害怕有人来伤害我了。
那个没有身份的一年里,沈解忧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疗伤,然后,从韩戒和沈曼找寻自己需要的爱意。
不用变成杀手的。沈曼摸着她的头发,拍拍她的背,那时沈解忧也经常做噩梦,梦到那天晚上自己的经历,梦到韩戒出现之前,她徒劳的却决绝的反抗:从现在起,也没有人可以再伤害你了。我保证。
那一年后,韩戒和她商量起她后来的身份。
沈解忧才有了自己的新名字。
她跟着沈曼姓,因为韩戒已经把沈曼的身份铺垫得近似完美,沈解忧跟着沈曼,只要做好普通人的人设,就足够了,这没有什么难度。
沈解忧之所以叫解忧,是因为那时韩戒让她自己决定自己叫什么名字,她那天刚好在读曹操的诗,摊开的那一页,留下的两句话就是: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叫沈杜康也不太好听吧。
直接叫沈解忧算了。
于是沈解忧在十二岁时有了这个名字,有了这个身份,在韩戒的安排下,沈曼带她定居桃源市,桃源市离她从小长大的乐西市很远很远,逃得越远,那些受伤的事实对她的影响就会越弱。
但是沈解忧的年龄不能是十二岁,韩戒考虑到她的身份隐蔽性,又考虑到她本来就长得不算成熟,年龄改小三岁,也不会惹人怀疑。所以沈解忧在桃源市以十二岁的年纪,去读了九岁小朋友需要读的三年级。
她本来就不算没基础,功课对她来说很简单,顺利从小学升入初中,又从初中升入高中。
初中的那几年,她开始写日记。
其实她从小就喜欢写东西。不然也不可能在福利院时期就交到了一个很聊得来的笔友。
因为沈曼开始忙于经营解忧书屋。
她有很多青春成长期的少女心事,无法说给一门心思搞事业的女强人听,只能说给自己听。
本来以为只是自己听也就算了,但沈解忧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沈曼可能还懂小女生的日记不能随便看。但是韩戒作为耿直严父形象出现,他就那么光明正大地看了。
不仅看了,还撕了。
沈解忧百思不得其解,看就已经不可饶恕了,还擅自篡改原文又是什么鬼?一点不尊重她的著作权!
而且气人的是,每当东窗事发,她开始兴师问罪的时候,韩戒都恰好不在。
像是留下了千古难题,就等着她自己来破解,为什么有些页日记是可以留下来的,有些页日记就得被粗暴地撕掉。
比如,今天我来了大姨妈,真的好疼,疼到不愿意去跑八百米,但是为了体育成绩好看一点,忍着疼我也得跑下去!这种就是可以留下来的。
但是,韩戒今晚回来过,他以为我睡着了,但我其实没有,他站在窗子前面把我的窗帘拉上了,然后才走出我的房间,这些我全都知道!这种呢,就会被撕掉。
为什么要撕掉?
沈解忧再次找规律。肯定跟文笔无关,写日记要什么文笔,又不是写小说。现在小说也不需要天花乱坠的文笔啊,而且,最重要的是,韩戒为什么要看文笔呢?
然后,和内容应该也无关。
她写和谁交了朋友,不会被撕掉。
她写今天老师又夸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