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
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如“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等等。
有关唐代妇女饰红妆的记载就更多,“青娥红粉妆”“对君洗红妆”“射生宫女宿红妆”等等唐代妇女所作的红妆,在当时的笔记小说中也有述及。
如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说的是杨贵妃,因为涂抹了脂粉的缘故,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
百合花由于其外表高雅纯洁,所以素有“云裳仙子”之称,原来顾清喜欢百合。
盒子打开,只见里面是块状妆粉,顾清用碧玉发簪挑一点出来,用一滴清水化开,用手轻轻一揉,轻拍到脸上,轻扫、适量、对色、落点,四个步骤无一不Jing。
转瞬之间,让人神气清爽的清香便弥散在空气中,张霈只看到顾清脸上好像变了些什么,却又琢磨不透,只是脸上晶莹玉润,青纯无限,不由赞叹。
原来古代的化妆品行业已经壮大到这样的地步,张霈暗恨自己专业不对口,为何当初不报化工专业,不过老子有内衣和旗袍的创意,嘿嘿,一经推出,铁定风靡全球,市场占有率百分之六十。
至于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张霈不得不仰天长叹,潸然泪下,呜呜呜……我恨盗版。
听到这里,张霈也已经知道顾清的用意,开来线索还要出从这明月楼查起。
有了线索,张霈便决定立刻行动起来,询问了下明月楼的位置,就准备去查个明白。
张霈问清了明月楼的位置,正待起身,奈何肚子却不争气的叫了起来。
“噗哧!”
顾清忍不住笑出声来,张霈感觉脸上红辣辣的,在美人面前丢面子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张霈尴尬的咳嗽一声,站起身来,微微欠身,做了一个邀请的动作,很是绅士,意思当然也很明显。
顾清脸上飞起一抹娇艳的羞红,连玲珑的耳垂都红透了,她深深伸出素手,长袖顺着莲臂向内收束滑动,落处纤美的皓腕。
张霈握着手中柔美白皙的小手,牵着顾清,两人并肩而去。
单疏影的厢房中,清清雅雅的紫檀香味在屋内缭绕着,和着胭脂花粉,交织出一片旖旎香艳的韵味。
张霈和乾虹青三女一奴,围桌而坐,席间某无良男人充分发挥冷笑话的天份,一顿早膳,自是香艳睥睨。
第五章、月夜流香秀楼窥美
用过早餐,张霈辞别众女,出门去了。
与他同行的是苏沁雪,虽然打听消息这种事情并不一定需要他亲力亲为,但是反正也闲了几天了,总该找点事情做才好打发时间,而且找机会多亲近亲近苏沁雪这个暗堂的小美女,也有益于彼此间感情的加深。
在街上有各种各样的小摊,非常热闹,张霈不禁想起了自己那个时代的农贸市场,燕京城的街道很宽很平整,路边杂七杂八卖什么的都有,街上车来车往,络绎不绝。
明月楼前,站着一男一女,男的丰神如玉,俊逸非凡,女子美艳动人,清理绝lun,端是一对碧人,他们当然就是张霈苏沁雪二人。
张霈身穿锦袍,脚踏云履,腰间束玉带,气质高雅脱俗,苏秦苏柳叶细眉,丹凤大眼,樱桃小嘴红润性感,一身青衣紧身而穿,将那玲珑曼妙的曲线勒得清晰可见。
看着眼前两人华丽的衣着服在饰,非富即贵,明显不是寻常人物,负责招呼的伙计立刻恭恭敬敬的将两人迎进了明月楼,哪个女人不喜欢胭脂水粉,苏沁雪看着柜台上的胭脂水粉,明眸泛着欢喜之色。
张霈眼含笑意,朝她努努嘴,苏沁雪甜甜一笑,尽展诱人风情。
苏沁雪走到柜台边,随手拿起一个看起来很素雅Jing致的淡蓝色粉妆盒,打开盒盖,轻轻一嗅,yinyin笑道:“明月楼果然名不虚传,真香啊!不知道是什么做的?”
与此同时,身宽体盘,笑容灿烂的店掌柜连忙迎了上来,道:“姑娘,你手上拿的可是咱们店里特制的胭脂了,这可是用月夜流香的花芯碾磨而成的,做小小一盒要用掉一整株月夜流香呢!”
月夜流香,真是好名字,张霈见苏沁雪喜欢,也没着急打听兰花胭脂的事,直接问道:“店掌柜,给我包起来?”
“公子,这盒胭脂是别人定制的,每月只有这么一盒。”老板没想到张霈这么爽利,连价都不问就直接买走了,这种顾客(肥羊)可不多见啊!“既然是非卖品,老板为何又要拿出来,算了……”
张霈走到苏沁雪身旁,原本想另外替苏沁雪选一种,但是鼻端却传来一股淡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