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那边的官员专门选的位置,前面两座山丘,一高一低,但分列左右,完全没挡住观台所在的山。
果真是恰到好处。
容歆正看着,忽感手被人拉动,一低头,见是东珠,便低声问道:“格格,有事吗?”
东珠指向左边的一座高一些的山丘。
容歆看过去,不解地问:“怎么了?格格。”
东珠又拉了拉她的手,踮起脚,手指一挪,指向山脚下的黑色石块。
其他人亦是疑惑地看着东珠的东珠,这时,皇长孙恍然大悟道:“东珠,你是想挪石块玩儿吗?不可随便乱动的,你要是想挪……”
皇长孙环视一圈,视线停在书案上,道:“书案上有笔墨,你可以画着玩。”
东珠停顿片刻,歪歪头,没有再坚持,缓缓收回手,走向书案。
容歆见状,跟在她身后走过去,往砚台里倒了些水,拿起墨块慢慢研墨,注意力则是在皇长孙和大阿哥家的三位格格身上。
一盏茶的时间,康熙走进来,众人纷纷行礼。
“免礼。”康熙随意地摆摆手,笑道,“你们几个,怎地对这沙盘感兴趣了?可是弘昭又向你们炫耀了?”
宝娴姐妹三个瞄了皇长孙一眼,纷纷笑了起来。
皇长孙却满不在意道:“皇玛法已答应我,待回京后,便将这沙盘送予我,既然东珠喜欢,我就给她玩儿。”
康熙看向东珠,随口问了一句:“东珠喜欢?”
容歆笑着答道:“先前便一直盯着沙盘下的机关看,格格一向喜欢这些东西。”
康熙颔首,“既是如此,回京后便将这沙盘搬去毓庆宫吧。”
他话音刚落,东珠拿起她画好的纸,递给容歆。
容歆大致一扫,顺口夸赞道:“格格的记忆真好。”
“画得什么?拿来给朕瞧瞧。”
容歆余光看向东珠,见她没有抗拒的意思,便直接拿给康熙。
康熙接过来,没有立即看,而是对几人道:“稍后河道官员要到此处回报治河之事,弘昭留下,宝娴你们先回去吧。”
“是,皇玛法。”
格格们应下,宝娴面上显出几分拘谨,道:“皇玛法,宝娴为您缝制的常服已做好。”
“送过来吧。”
宝娴一片欢喜地应道:“是,皇玛法,宝娴告退。”
等到容歆带着几个格格离开,康熙随手将东珠的画放在书案上,道:“这画上分明有几处画错了,容歆信口开河的本事,一向出类拔萃。”
开河仪式前,皇上邀皇太后同往,开河仪式当日,皇太后胃口不佳,未能同行。
宝娴提出留下照看皇太后,皇太后应允,最后只容歆带着其他三位格格一同前往观台观看。
这处观景台面积极大,可容纳数百人,几乎将这座山半边儿挖空,山壁陡峭地耸立,上面还挂了硕大的红花和一些红绸,显然没少费心。
容歆按照指引,带着几个格格坐下,然后便站在几人身后,静静地听着一位河道官员恭敬地对康熙请示:
“皇上,烽火已准备妥当,只待您一声号令,便可点燃。”
此次仪式,这座山后还有众多百姓闻讯前来观看,由士兵拦截住,以防有人踏入非安全区,发生任何意外。
而康熙闻得官员的请示,起身行至观台尽头,遥望前方的江山,回首身后的百姓,道:“朕亲自点燃烽火。”
“是,皇上。”官员得令,立即叫下站在高处准备点燃烽火的人,将火炬拿了下来。
众阿哥们为了看得更清楚,纷纷起身,吉雅转头问容歆:“嬷嬷,我们可以近前些观看吗?”
容歆笑着问:“一会儿爆炸声响彻云霄,您不怕吗?”
吉雅摇头,完琦兴冲冲道:“我和二姐姐皆去阿玛的庄子上看过大炮,不怕的。”
容歆听后,命人问了大阿哥一声,得到肯定答复,便带着几个格格向前靠。
康熙点燃烽火前,冲着几个孙女招招手,叫她们到他身旁,然后手中的火把用力一扔,正正好好扔进一个十来丈高的烽筒中。
烽筒薪柴引燃的同时,容歆弯腰向前走了几步,对三个格格嘱咐道:“捂上耳朵,莫震伤了。”
吉雅和完琦乖巧地抬起手,捂住耳朵,东珠没反应,容歆便扳过她的肩膀,沟通道:“您不自个儿捂着,我便要替您捂着,那我的耳朵想必会有很长时间听不见声音……”
她话还未说完,东珠的手已经抬起来,紧紧地扣在耳朵上。
容歆满意一笑,放开手,退回原位,也看向远方。
那里,同样燃起烽火回应此处,片刻之后,“轰隆”一声巨响,第一个炸·药引燃。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由远及近,越来越剧烈地震颤,震天动地,极为壮观。
三个格格年纪小,容歆一边看着远处因为爆炸而起的巨大烟团,一边还要关注着三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