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是遗传了母亲。
&&&&……
&&&&栀子并未发觉元嘉的到来,这也是十年里,她距离元嘉最近的一次了,只是她怎么也没想到,元嘉就在她家里。
&&&&她正安安静静地在房间里看书呢,还拿出手机给元嘉发了消息。
&&&&栀子:“快递好像到了哦!你在干嘛呀。”
&&&&元嘉在凉亭座椅上坐下,看到手里的手机消息灯亮起,便点开来给她回了话。
&&&&元嘉:“我在外面呢,一会儿到家跟你聊。”
&&&&栀子:“嗯嗯!”
&&&&跟白妍的聊天内容基本都是围绕着栀子的病症,元嘉很清楚栀子她很多事情不肯告诉他,尤其是她在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她只会跟元嘉说开心的事,很少说难过的事。
&&&&元嘉要想了解这些,就只能通过白妍了,也只有更全面地知道栀子的情况,才能更好的帮助到她。
&&&&白妍知道元嘉是心理咨询师,同样也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尤其是女儿在愿意接触他的前提下,任何心理医生都比不上元嘉起到的帮助大。
&&&&元嘉这次主动地见面,便创造了相互沟通的机会。
&&&&白妍从栀子小时候说起。
&&&&“其实我和她爸爸都很自责,那时候只是认为女儿内向,生意也才刚起步,以至于忽略了对她的照顾……”
&&&&说到往事,白妍的神色也显得很痛苦和懊悔。
&&&&等到发现栀子不是‘内向’的时候,恐惧症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并疯狂生长。
&&&&在前期的时候,他们也带栀子去看过很多的心理咨询师,但几乎都没有用,因为栀子下意识地抵触外人,她根本不信任对方,别人也没办法帮助到她,加上一些生理上的缺陷,她一紧张就说话结巴,每当出现紧张的时候,恐惧立刻覆盖掉理智,她又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逃避人群。
&&&&退学之后,栀子就几乎再也没有出过家门,以前居住在闹市区的,然后也搬了家,来到这里居住。
&&&&眨眼便是十年,跟她一起的同龄人都毕业开始工作了,栀子还在为走出家门而努力。
&&&&五年前的一次,栀子鼓起勇气对白妍说,她想到外面走一走,于是白妍就陪着她,走到院子时,她就已经脸色苍白手脚发凉,才走出家门不到三米,她就晕倒了,而那次之后,白妍也再也不敢让她走出来。
&&&&可以说栀子如今在院子里自如地行走,还种上了西瓜,这种改变是白妍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白妍说了很多,元嘉都认真地听着,每一字每一句都记在心里。
&&&&同时,他也跟白妍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让他安心的是,白妍夫妇已经十分的明智了,在如何照顾栀子的日常上,几乎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所有事情。
&&&&至少在家里面,栀子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
&&&&但是要想走出到外面,‘父母’和‘家’这个概念就没法给到她更多的帮助,她需要自己的潜意识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期待、有更大的自信、抱有最大的期望才行。
&&&&这个过程里,别人的‘推动力’没有用,哪怕你拽着她、陪着她一起到外面都没有用,她依旧会对外面感到害怕。
&&&&要想改变,就必须使栀子自己的潜意识,产生‘源动力’,她发自内心的渴望出去,她想出去见别人,她想出去生活。
&&&&自我意识和潜意识是两种概念。
&&&&在栀子的自我意识里,她一直都想走出去,但这并非她潜意识的愿望,而是怕父母担忧、或者社会lun理,因此才觉得自己应该走出去。
&&&&而在内心的潜意识里,她排斥外面的世界、排斥外面的人,所以走到外面与人接触时,才会本能地害怕和恐惧。
&&&&她自我意识知道躲在家里不好,但潜意识就是感觉很舒服很安全,于是内心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痛苦也因此产生。
&&&&但好在父母的理解和安抚下,栀子的抑郁程度是可控的。
&&&&要想使栀子产生‘源动力’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白妍以前跟栀子聊天的时候,也听过其他心理咨询师的话,比如多跟她讲讲外面的事情啊,多描绘一下外面的世界啊,没想到并没激起栀子的‘源动力’,甚至差点起到了反效果,让栀子因为自己不能出去这件事而更加抑郁。
&&&&这是因为在栀子的概念里,爸爸和妈妈是属于家的一部分,他们是很难充当起走到外面世界的‘源动力’这个任务的,爸爸和妈妈跟她说这些话,只会让她感到压力,感到‘家’在把她往外面推,她自然就会紧张不安。
&&&&元嘉的存在对栀子来说是特殊的,他充当起了栀子走向外界的‘源动力’,跟在‘家’里往外面推不一样,他